一、申姓渊源 申姓----炎帝之后,四岳之裔,以国为姓,源于姜。炎帝,神农氏,生于烈山,育于姜水,以姜为姓。炎帝传位黄帝后,炎帝族的头人官居四岳。据中国历史新编记载:四岳,炎帝族,有大酋长的继承权和很大的议事权。如尧帝时四岳推荐舜作尧的继承人,被尧采纳。至虞夏时封为申国(后人称为古申国),原封地在今甘肃省华亭县西北岳山(今六盘山的一个支脉)。后全族由陇东沿陕北东迁,至商朝时进入山西霍太山区,灭掉当地的霍国,改霍太山为太岳,定居下来,仍臣服于商。 申国自封国之初即与周国交好,长期通婚。如周的始祖后稷即为姜女所生,后稷后裔古公的妃子也姓姜。周武王的皇后叫邑姜,所以周武王起兵讨商时,申国积极支持,助周伐商,到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时,除姬姓之外,以姜姓最多。并封申国国君为伯爵,成为周之属国。到周宣王时,南方诸国兴起,为镇服南方,改封王舅申伯于谢地〈今河南省南阳市北郊〉,在序山下为申国立宗庙,建都城,并进封为侯爵。宣王死后,幽王即位,仍娶姜女为皇后并生太子宜臼,后幽王昏庸,宠爱妃子褒似(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即出于此),逼死皇后废掉太子,改立伯盘〈褒似子〉为太子,宜臼逃出京城,投靠申国。幽王得知,起兵讨申,申侯便联合同族诸侯及西域犬戎围攻幽王。幽王兵败马骊山被杀,褒似、伯盘被俘。申侯联合诸侯,扶立原太子宜臼为平王,迁都洛阳。至此西周灭东周立。申侯也因扶立周平王有功进封公爵。东周初年申国势大,不少诸侯都听命于申,申国便乘机向东扩展到今信阳一带,信阳北长台关发现一古城址,经考证认为是申国后期东扩的陪都。因位于南阳之东被称为东申。现今河南省信阳市的简称就是申。 到春秋时期,楚国兴起,向北扩展欲争霸中原,申国首当其冲。公元前688年先灭谢申,两年后又灭东申,并把申人往楚国腹地迁徙,部分申人北走齐鲁,申国被灭后,申人为了纪念故国,开始以申为姓。如春秋后期,楚有大将申挚、申包胥,齐有申蒯、申鲜虞,鲁有繻、申须、申夜姑及孔子的弟子申党、申棖,战国时韩国宰相申不害等。
评论